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8月,为北部湾大学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联合共建校企实验室。经过近3年的建设,现有固定人员62人,专职管理人员4人,秘书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24人,拥有博士学历46人,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46人(占74%)。实验室目前拥有自治区特聘专家、八桂青年学者、广西“十百千人才”等一批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是一支年轻、有创造力、研究方向稳定的人才队伍。实验室目前建筑面积为6670.7 m2,其中包括仪器分析实验室、功能材料测试实验室,以及钦州华谊基地分析测试实验室等,50万以上大型仪器资产达2600万元以上,是区内化工新材料以及安全技术的重要科研平台和人才小高地。
1. 实验室定位
围绕落实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的需求,立足北部湾,服务区域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在先进功能材料、绿色化催化剂研发、环保安全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优势,聚焦北部湾地区绿色化工、清洁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在绿色低碳工艺与催化、滨海化工安全与节能环保、化工功能新材料领域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同步、成果研发与转化并进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成为行业发展技术开发和输出的科技创新小高地,服务北部湾地区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且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主要研究方向
2.1 滨海化工低碳工艺及催化
围绕油气资源、煤资源和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聚焦精细化学品低碳新工艺开发、聚烯烃弹性体核心茂金属催化剂、生物质催化转化催化剂和工艺等领域绿色发展,注重过程和工程相结合,以绿色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开发和过程优化为核心,开发有效的节能降耗催化技术,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绿色生产工艺,促进广西绿色化工的可持续发展。
2.2 滨海化工安全防控与环保
围绕滨海化工安全产生与防控需求,聚焦工业爆炸、新能源安全应急处置,化工园区燃气管网安全监控预警,储罐、管道防护和预警技术等开发和研究,以化学品危害识别与控制、滨海油气集输安全为核心,注重技术和产业结合,打造化学品危害识别与控制技术体系,燃气储罐等安全检测预警相关技术体系,提高保障安全生产的技防水平,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指导,进而推动广西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安全发展。
2.3高端绿色材料开发与应用
围绕北部湾化工产业链技术延伸需求,聚焦高性能化工聚合新材料、滨海化工废弃物处理关键材料、电化学储能材料等开发和研究,注重工艺和功能结合,以功能性材料开发为导向,以工艺优化、结构模拟设计和功能开发为核心,开发特种沥青、低成本电池质子交换膜、新型阻燃剂等高端绿色功能材料,有效延长石油化工、煤化工的产业链,显著提高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
3.建设目标
围绕广西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广西化工新材料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聚焦滨海化工低碳工艺及催化、滨海化工安全防控与环保以及高端绿色材料开发与应用开展创新性研究,在绿色化工功能材料开发和化工安全防控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区域优势与特色,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询服务、科普宣教、学术交流合作等途径,为广西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保障。提升广西石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提升广西的科技地位,为广西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实验室达到区内领先水平,在全国和国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网址:https://qmt.bbgu.edu.cn/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