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关于举办白晓永研究员学术报告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6-01 | 发布人:科技处 | 阅读次数:

报告主题: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人:白晓永 研究员

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间:2023年6月5日(星期一)下午 1530

地点:国际交流中心222会议室

主办单位:科技处

参加人员:海洋学院教师、研究生,资环学院全体教师,石化学院、建工学院骨干教师。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专家简介:

白晓永,男,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员,中科院地化所生态环境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区域重点联合基金首席科学家,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7)获得者,贵州省省管专家,百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生态地质学与环境遥感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际学术任职: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系统建模委员会(IGU-MGSC)委员、全球旱区社会生态系统 (Global-DEP)工作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岩溶中心讲席教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声誉排名》和《大学教学排名》评议专家,受 AGU 委员会主席 Carol Frost 邀请作为全球顶级作者和评论员参加在华盛顿的表彰招待会等。

国内学术任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国际合作重点专项)视频会评与验收总体专家组成员,生态环境部-司法部环境损害鉴定专家组成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能源环保产业计量专家组成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组成员,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模型专业会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 局荒漠化司石漠化报告验收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咨询专家,贵州省司法厅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组成员等。

学术期刊任职:担任《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arbon Research》《Eco-Environment & Health》《Land》《中国岩溶》期刊编委, 担任《Bioresource Technology》《Remote Sensing》《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等特邀编辑。 任《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等多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通讯评审专家等。

研究生培养: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特聘教授与博士生导师等,培养已毕业/在读博士25人,硕士60余人等。

学术成果:主持和承担了39项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课题,其中1000万以上项目/课题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中英、联合)共5项,已在国内外主流学术刊物累计发表论文163篇,其中SCI论文66篇,此外在地理学报、生态学报、科学通报等90余篇,获国际国家授权专利32项(包括5项美国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 4 件、合作专著 9 部等。H-指数为37,总被引4467次,2022 年当年被引928次。7篇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和1篇全球前1‰热点论文。合作撰写且获批的战略咨询报告共7份/次(被中办、国办采用,获省部级主要领导和国家领导人批示),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了国家水利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十四届科技奖”、2022 年度贵州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学术贡献: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一直是影响喀斯特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围绕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创建了喀斯特风化碳汇与风化成土的空间定量计算的新方法,解决了风化碳汇和成土速率国家尺度上无法网格量化的难题,为认识其空间分布奠定了方法学基础;2、阐明了我国喀斯特风化碳汇和风化成土速率的空间格局和演变规律,为科学认识和把握风化碳汇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建立与成土地质背景相匹配的喀斯特生态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3、揭示了喀斯特风化碳汇和风化成土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生态效应,明确了其主控因子和优化调整利用方向,为未来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提升、区域碳中和的实现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优化等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闭